错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思考
滨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08-11-03 14:39:10    作者:admin
为进一步了解滨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市80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总结我市各级妇联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更好地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滨州市按照省妇联的统一部署,于200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妇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均牵头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各级中小学,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各级妇联联合团组织依托文化广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等阵地,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二)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手拉手雏鹰行动”、北大、清华科技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各级妇联还借助“五小”活动,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广大儿童的基本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了我市儿童的道德素质。我们还结合“双合格”家庭宣传实践活动,推出了滨州好儿童等一大批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三)以服务教育抓手,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我们借助“六一”、“普法宣传日”等有利时机,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对内强化青少年法制意识,对外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增强了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保障广大弱势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还广泛开展了“春蕾计划“、“爱心妈妈”等活动,长期对特困孩子进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生活难关,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一)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潜在地增强了未成年人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未成年人甚至互相攀比,追求名牌,比吃穿玩乐,比排场,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自律性不够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二)社会精神垃圾严重侵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某些不法分子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室、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三)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市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未成年人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学校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漏。目前各类学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应试教育”、“唯分论”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四)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市学生入学巩固率逐渐提高,绝大多数未成年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客观原因,仍有部分孤困儿童时时因生活窘迫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思想道德建设与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密切联系,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三、对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未成年人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重视互联网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少年儿童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孩子们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少年儿童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孩子们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未成年人广泛提供实践机会。
(三)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要着眼于为未成年人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其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要评选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科学引导,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广大家长科学地教育子女。学校应与家长经常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居委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为之提供必要帮助。
Copyright © 2008-2015 www.bzwomen.org.cn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鲁ICP备0810679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600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