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内容
双拐撑起美好家庭——惠民县刘学英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发布日期:2014-05-07 11:08:46    作者:admin
 

说起刘学英,很多人都会流露出对她的敬佩和赞许。她虽然身体严重残疾,但她用自己的坚强、勤劳、朴实、宽容、相敬和助人演绎着最美家庭的生活。

一、身残志坚  刻苦自学

19661月,刘学英出生在惠民县孙武街道大崔村一个农民家庭里,自幼患有先天性脊椎裂。父母带她两次去北京大医院就医,当时是60年代,医生都说患这种病的婴儿活不长久,能活过三年的就非常罕见了,建议其父母放弃治疗。父母只好含泪养育着这个不幸的女儿。但她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可是病情也每时每刻在折磨着她。这种病从背部腰下渗出脑积液,阻断了下肢神经,双腿丧失了知觉,六、七岁前只能坐着或倒着。后来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她顽强的练习站立、走路,也只能靠拄双拐慢慢移动着走了。

到了六、七岁的刘学英,看着同龄的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读书,她按奈不住心中的羡慕和渴望;可自己不能走路,到学校读书成了她的奢望。但强烈的求知欲促使着她在家里自学。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她从学拼音开始,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的生字。同伴们用过的书本,成了她的宝物。糖纸上的字,火柴盒、烟盒上的字,墙壁上的字她都要问个清楚,弄个明白;一本又一本的小学课本学完了,她的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乐趣与生活的意志及思维能力,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到十几岁时,所有的小学语文课本,初、高中语文课本,她都能熟练的朗读,并能背诵部分内容。后来,她通读了《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她还试着写作,并有几次向报社和杂志社投稿。现在还存放着的80多封往来信件,见证了她当年读书、写作的巅峰时期,也记录着她爱情的经过。

二 、吃苦耐劳  勤俭持家

1987年,22岁的刘学英通过书信往来,认识了何坊街道后张厂村的民办教师刘建忠,并与之结婚。婚后一年多,父母兄弟就与他们分家生活。之后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儿子。当时民办教师月工资才30元左右,还经常托欠。丈夫的身体也有残疾,还种着6亩农田。两个残疾人还养着个孩子,其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难倒这对残疾夫妇。丈夫学校、地里两头忙的情景让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不让丈夫耽误工作,也为了减少点丈夫的劳累,她让丈夫用自行车把她带到田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丈夫放学后再带她回家。她坐着小板凳一点点向前移动着修棉整枝、拔麦蒿,拾棉花。每当村民们看到此情此景,无不流露出对她的怜悯和赞许。丈夫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地里的农活只能早起晚归、周末、放假去干,家务活更无暇顾及。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活:看孩子、做饭、洗衣服、打扫整理房间等。双拐磨烂了衣服,磨破了肌肉,腰部的椎裂时刻渗淌着积液。疼痛在折磨着她,她很少在别人面前露出痛苦的表情,只是在没别人的时候,皱起眉头呻吟着。虽然疾病的折磨,家庭的重担一再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依然以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着生活中的一切。                                   为了摆脱生活的贫困,也为了孩子读书的费用,她学会了织地毯;在家里立上机架,招来女工,为县地毯厂加工地毯;电动车兴盛后,她学会了开电动三轮车,在家开起了小卖部,自己开着三轮车提货,还到集市上摆地摊卖货;手工给人织毛衣;用缝纫机做刺绣。她还申请了中国移动公司代理商,为村里的手机充话费。由于她辛勤的付出,家庭生活有了一点的起色。当时,她为家庭创造的收入比丈夫的工资还要多。原来仅靠丈夫的工资不能维持的生活,也能维持下去了。儿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及大学的费用也都没有借债。后来她家还盖起了砖瓦房子。她常说: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我还有健康的双手和大脑,我不能给社会、家庭、政府添累赘。几十年来,他们夫妇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身有残疾,生活困难,向残联、民政、政府提出任何请求。从前交提留、公粮,她家从不拖延、拖欠;村里的公益费用她家一分也不少交。

在家庭生活中,她倡导文明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家中废旧物品分类。家里的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不轻易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用水时,她将淘过米的水用来洗菜,洗过菜的水用于浇菜地、浇花;洗澡水、洗衣水、洗脸水、洗脚水可以用来拖地或冲厕所。平时洗菜时,她把所有的菜择好后,先洗干净一些的菜,比如葱,蒜,西红柿,萝卜等,再洗较脏的菜,比如青菜,最后一遍洗菜的水还可以用来刷菜板,天长日久可以节约不少水。她家用电,做到人走灯灭,使用节能灯泡,电脑、电器长时间不用拔掉电源插头。她常教育儿子:一菜一饭,一度电一滴水当思来之不易啊!。她们的家中整洁干净、庭院绿化美化。她养的几十盆种类式样不同的花草,在院内、屋内摆放的井井有条。她的一家对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全家人衣着朴素大方,生活精打细算。

三、夫妻和睦  科学教子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教子,是家庭美好的基础。刘学英夫妇始终坚持生活上互敬、互尊、互爱,相互支持,相互体贴照顾,相敬如宾。一方工作忙累时,另一方一定会做好可口的饭菜,等候回来一起吃饭。即使在经济条件困难的年月里,夫妻俩也能做出让对方感到温馨和关怀的举动。丈夫刘建忠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四十年,曾多次被评为乡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荣誉的取得既凝聚着丈夫多年的心血,更饱含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每当看到丈夫取得成绩时,妻子都会对丈夫露出会心的一笑,那笑,透着他们多年夫妻的默契,那笑,虽然平凡,但美丽而真实。

二十六、七年以来,夫妻俩遇事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双方老人,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们都羡慕这对好夫妻。

儿子是家庭的骄傲。儿子刘晓阳的成长历程洒满刘学英夫妇的汗水。从儿子呀呀学语开始,刘学英和丈夫就言传身教,经常给他讲故事,与他做游戏、聊天,与儿子交朋友,增强母父与孩子的互动。在孩子进入学龄段后,她就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儿子的学习。刘学英虽然不是教师,也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她买了许多教育、启迪儿童的书籍,启发引导孩子,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学习;夫妇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亲子互动和共同提高。孩子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他们注重教孩子学会快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刘学英常说:与其教育孩子做到什么什么,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先做到,才有资格要求孩子。儿子自幼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待人礼貌、乐于助人、肯于吃苦、诚实善良的好品质。

四、邻里和睦  乐于助人

家庭的和谐美满,总要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刘学英为人热情,乐于结交。逢年过节,她串门过户,互相问候。遇有老人生日、孩子出生、学生升学、男女婚事,她总是前去祝贺。

刘学英是织毛衣的好手,能用毛线织出几十种花样。村里的妇女纷纷找她学习织毛衣。她总是热心相迎,耐心传授。她丈夫也常义务为村里人家修理无线电及各种电器,写结婚对联、请柬。

刘学英一家乐于为邻里乡亲排忧解难,与邻里乡亲的关系非常融洽。她一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从不参加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受到村民和村干部的好评。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事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平凡小事,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夫妻双方用心照顾对方,用情建设家园,大事面前懂得奉献,小事面前知道珍惜。刘学英以她那拄着双拐的残疾之躯,也能做到与正常人家一样的事情。她用双拐撑起了一个美好的家庭。
Copyright © 2008-2015 www.bzwomen.org.cn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鲁ICP备0810679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600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