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内容
滨州市“最美家庭”公示
发布日期:2014-05-22 17:45:58    作者:admin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2014312日,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传媒集团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最美家庭”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最美家庭”。经过为期2个月的发动、推选,全市共有63户家庭参加“最美家庭”评选。520日,由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传媒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6个单位组成的评委会对参选家庭进行评议、投票,选出王永昌家庭等10户家庭为滨州市“十大最美家庭”,李翠兰家庭等10户家庭为滨州市“最美家庭”提名奖。按照要求,我们对20户家庭进行了资格审查,均无违反计划生育、违法违纪等问题。现对滨州市“十大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提名奖进行公示,时间为2014522日—528日,共七天。在公示期间,如果对以上入围家庭有不同意见,可将情况反映到滨州市妇联组宣部,电话:3162120

 

 

 

滨州市“十大最美家庭”事迹

 

艺术渲染的大家庭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滨城区王永昌家庭事迹材料

 

作为14口人的一家之主的王永昌,现年78岁,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一级作曲。已先后为吕剧剧目作曲150余部,屡获国家及省作曲金奖。还参与发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扽腔、渔鼓戏,成为山东省数得着的“民间音乐通”。2012年成为全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吕剧作曲家。

王德荣,王永昌的夫人,是一位集剪纸、刺绣、布艺等民间手工技艺于一身的老艺人。她是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国家级名录项目“滨州剪纸”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滨州市首批“优秀民间艺人”。二十多件针绣作品应邀去香港参加“中国山东滨州民间手工艺展”,为画廊注册,永久收藏。剪纸作品50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等比赛中获奖,《丰收图》被《中国妇女》杂志上刊发,人物剪纸参加“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美术展”,获一等奖等。

王永昌夫妻二人均被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对夫妻同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是罕见的。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到了家庭的每名成员,专业从事艺术大儿子王铁,国家一级琴师,原市吕剧团副团长;大儿媳孔小兰,二儿媳李荣萍都是滨州市吕剧团主要演员,国家二级演员;二孙子王满,现在山东省艺术学校学习。除专业艺术工作者外,其他家庭人员也各有所长。二儿子王刚,爱好拉坠琴;三儿子王强有绘画专长;尤其是女儿王晓敏,九岁时荣获全国少儿大字比赛一等奖,30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大孙子王凯,在学校是一名艺术、体育活跃分子;孙女王倩的剪纸《鱼乐图》在全国少年书画比赛中荣获金奖;外孙女张乐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2013年被评为全区三好学生,她的剪纸作品也曾多次获奖。作为一个艺术之家,在2001年市妇联组织的家庭艺术表演中,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欢乐之家”栏目,荣获优秀奖;随后又两次应邀进京参加才艺精品展示和中国第二届文化节电视晚会,并获优胜奖,200211月,王永昌和王德荣应邀进京参加“十佳欢乐之家”才艺大展,荣获才艺奖。

王永昌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谦和,不计得失,被人们称为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深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他很注意培养年轻人,主动给那些家境贫寒、勤学上进的人传授技艺,有一次,一名艺术学院学生慕名找到王永昌来求学,当时他虽然很忙,但考虑到学生从外地赶来不容易,给这名学生毫无报酬地上了2天课。王德荣更是一位热心人,对自己非常的“小气”,但是给别人帮忙就非常大方,在邻里亲朋中人缘好,口碑好。同时她还不计报酬地到学校教学生们剪纸,每到节假日组织剪纸学习班,无偿地将剪纸技艺传授给少年儿童,截止现在已经培养接班人30多人。

两位老人的言行给家庭的每名成员做了表率,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这个大家庭里,人员虽然多,但是兄弟、姊妹、妯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要有机会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啦啦家常、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90后”郁有祥:背起瘫痪母亲上大学

——滨城区郑玉凤家庭事迹材料

 

       1993年,郁有祥出生在一个普通却幸福的家庭,父母都是纺织厂工人,虽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郁有祥上初中时,母亲突患脑梗塞并出现大脑萎缩症状,自从母亲得病以后,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后来由于工厂倒闭,父母两人先后下岗,家里的日子捉襟见肘。突来的变故导致郁有祥的父亲精神受刺激,开始出现一些自言自语、认人不清、精神恍惚等状况。父母先后患病、下岗,让家里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父母都没有放弃让他继续读书,郁有祥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后,考上了济宁学院。

  2012年秋季,正在大学进行新生军训的郁有祥接到了母亲的病危通知书。接到通知后,他立即向学校请假回家,住院一个多月后,母亲的病情总算得到了控制,在出院后,慢慢可以下床活动,郁有祥以为妈妈病好了,为了不耽误学习返回了学校。然而,等到郁有祥寒假回家时却发现母亲已经瘫痪在床,无法动弹。郁有祥说,“要是我那时候能留在家继续照顾母亲就好了!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那时候自己着急去上学,忽略了自己家里的情况,由于父亲的脑子不好使,母亲患病期间,父亲根本就没有照顾母亲的能力,他回学校后不久,母亲就瘫痪了。

为了能继续照顾已经瘫痪的母亲,让她的身体不再出意外,郁有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租车带着母亲一起回到了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另类”大学生活。母亲的病需要继续治疗,郁有祥也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他在辅导班里帮过忙,也在学校里摆过地摊,发过宣传单……

他每天早晨5点钟准时起床做饭,然后喂母亲吃饭、吃药,之后自己再吃饭、打扫卫生、上课,每一项都安排得紧张而有序。学校每天上午10点钟会有2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一路小跑回宿舍帮母亲翻身、换尿布、喂水。中午的时候,郁有祥在餐厅买好菜打包带回宿舍喂给母亲吃。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郁有祥的学业成绩也很优秀,当学校的老师了解到了他的情况后,在一些硬件条件上帮我积极争取,争取了单间宿舍,供他们母子居住,可以更好地照顾母亲;班里的同学经常帮他照看母亲,使他有时间出去做兼职、打工。后来,学校里给他安排了一个勤工助学的职位,打扫教学楼卫生每月给他一百元的补助。

即便生活是如此辛苦,郁有祥还是牢记不忘感恩,郁有祥说他要用坚强的毅力和决心陪着妈妈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他感激所有帮助过他的好心人,是他们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扶起瘫痪丈夫 育出状元儿子

——惠民县赵淑红家庭事迹材料

 

赵淑红是滨州市中心医院(结防院)结核科二病区护士长,她十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身患重症脑血栓后遗症的丈夫,独自抚养孩子长大,丈夫生病九年后,儿子以全市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赵淑红的丈夫赵洪发,生病前任市结防院肿瘤科主任,也是该院肿瘤科的创始人之一。2003年,赵洪发因长期工作劳累,突发大面积脑梗塞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紧急抢救,虽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严重后遗症,成了一名智力低下、行动迟缓接近植物人的病人。面对病重的丈夫,幼小的孩子和为给丈夫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外债,她没有退缩,用坚毅的意志、柔弱的双肩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丈夫的起居,坚持每天两次帮他做康复锻炼,现在丈夫已能够做到生活自理。

丈夫发病时,儿子赵晓斐还是个三年级小学生,当原本幽默风趣,让自己骄傲的爸爸成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陌生人”时,晓斐觉得“很难接受”,原本聪慧好学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流泪,成绩也急剧下降。

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赵淑红感到一阵阵揪心,意识到必须让儿子正视这一现实的她,一面和老师说明家里的情况,希望老师去开导他;一面与儿子进行交流,让孩子一起参与到对丈夫的康复训练中,丈夫的每次进步,她都和孩子一起记录下来。

很快,那个阳光快乐的儿子重新回来了,学习也迎头赶上,以优异成绩考取北镇中学,并在2012年以高考总成绩706分、滨州市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送孩子上学时,在清华大学门口,母子俩特意照了张相,洗出来挂在赵洪发能经常看到的地方。“我现在就为‘清华大学’这四个字活着。”赵洪发说,儿子已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骄傲和精神寄托。

如今已读大二的赵晓斐,对于母亲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敬重;对于父亲,也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为防止父亲“吃错药”,他买来小药盒,把一日三次要吃的药分开装,并写上小纸条;怕父亲“闷”,他又买来掌上电脑,教父亲下棋……

在孩子面前,赵淑红既是母亲,又是父亲,在父母面前,她既是儿媳也是儿子。公公住院替丈夫照顾他,时常接公婆来家小住,替丈夫尽孝,每逢节假日带丈夫回远在400多里路的老家看望公婆。

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降低赵淑红对工作的要求,她不但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单位同事的眼中她还是一名好同事、好老师,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2003年,她被评为“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评为护理优秀培训师;20123月被惠民县妇联评为“好媳妇”;5月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长”。 2013年赵淑红被评为滨州市“十大优秀母亲”“滨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2014年赵淑红家庭被评为滨州市“五好文明家庭”。

当风雨袭来时,赵淑红一家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把这艘风雨飘摇中的小船驶入幸福的港湾,把“爱”与“责任”两个词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们一起历经了风雨,也共同迎来了彩虹。现在的他们很幸福,儿子懂事并逐渐学会担当,丈夫也在一天天好转,在爱与责任的坚持中这仍是一个完整的家,家中有温暖与安心。

 

 

 

修身 齐家 兴村

——阳信县王新会家庭事迹材料

 

在阳信县金阳街道办,提起十里堡村王新会一家,十里八乡没有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

一、以孝为先立家风

自父亲因公殉职后,王新会带着三个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如今母亲已八十四岁高龄,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王新会夫妇每日洗刷,烧水做饭,将母亲照料的无微不至。在他夫妇俩的带动下,三个弟弟及弟妹也争抢着照料母亲,十分孝顺。孙子们长大了,也都对老人敬爱有加,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们买吃的买穿的,全家齐聚王新会家,围着老人一起过节,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新会的二叔从小得病,今年,王新会夫妇主动把二叔接来,担起照顾二叔的重担,送水送饭,出钱治病,六年过去了,全家无怨无悔,精心照料着二叔。

二、德行服人正村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几十年间,王新会一家先后救济过多家贫困户、残疾人、单身和无依无靠的老人。村里的毛树成、杨树英夫妇,常年有病,家庭困难,王新会夫妇常去看望两位老人,逢年过节,自己掏钱给老人买面、油和生活用品。毛树奎老人,孤身一人,眼睛看不见,王新会夫妇对他也特别照料,把老人送进敬老院后,常去看望,问问老人缺什么。

王新会在村中威信很高。村里几个不孝顺的子孙,最“怕”王新会,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他们。村里有个老人生病了,儿子不肯出医药费,王新会掏钱垫付,感动了老人的儿子,主动照顾起母亲。在王新会家的带动和教育下,村里的孝风越来越浓厚,村里洋溢着浓厚的亲情。

三、 为民谋利改村容

1979年,村民们推选王新会为村支书,当时,十里堡是县里数得着的贫穷落后村。村里派工都没有人去,王新会上任第一年,村里的派工就成了全县第二;紧接着,通电、修路、分地,一项项工作的展开让十里堡面貌变了样。王新会带领大家发展多种经营,帮村民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村干部,王新会从未为家族谋过一分不当之利。担任村干部三十年,王家未享受过一粒救济粮、未得到过一滴救济油;村里分地时,先给别人分。直到现在,王新会和几个弟弟的宅基地,还散布在十里堡的角角落落里。

对家人无情,却对乡亲深情。村里的毛树荣是聋哑人,他儿子腿有残疾,爷俩的日子很不好过。村里拍卖闲置的房产,标底为1.3万,有村民拍到1.8万,王新会得知毛树荣父子也想买学,于是在大喇叭里向全村村民说道:“咱们村这所房产,也别拍啦,就按标底价卖给毛树荣吧!”村民无一反对,都拥护王新会的做法。就是这所房产,改变了毛树荣父子的生活,如今,他们父子日子好过了,儿子也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他们说永远不会忘记王新会的大恩大德。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王新会的老母亲从年轻时就对孩子们的教导,而王新会和他的家人们,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最是书香能致远,有味生活别样甘

——无棣县张永军家庭事迹材料

 

提到张永军一家,认识的人都会由衷地说:“他家里常年飘着书香味儿!”是的,这是一个远近皆知的温暖、温馨、美丽的家庭。

张永军,无棣一中高级教师,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无棣县作家协会副主席。1973年出生的他,1995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工作至今。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张永军忠诚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荣获市、县等表彰奖励多次,曾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报》《小记者》等30余家省级报刊上发表习作100余篇,指导的学校“青藜”文学社事迹,被省级刊物《现代中学生》(20072)专版报道,赢得了学校、社会、学生的普遍赞誉。自工作以来,他坚持笔耕不辍,先后在《新华文摘》《社会科学论坛》《文史知识》《名作欣赏》《文化月刊》等30余家报刊上发表教科研论文120余篇,在《雨花》《新闻与写作》《岁月》等20余家报刊上发表小小说、杂文、散文等60余篇,总计逾28万余字。主编教学用书五部,主持省级课题一项,获山东省第六届“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委宣传部,20115月)、3次荣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171920届)。

因职业和专业的缘故,张永军老师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爱书、读书、藏书,成为他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每天的绝大部分休闲时间都用来读书,并且在读书过程中,随时注意整理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做到了有序、有恒、有量、有质。历经多年的读书、藏书的过程,他家现有各类藏书逾3000余册。此外,他每年坚持订阅《书屋》《书摘》《读书》《博览群书》《科学世界》等期刊,家里几个书橱都摆满了书,客厅、饭厅、房间都可以随手拿到书报来看,这让登门造访的亲朋好友都有些吃惊。  

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儿子都成了“书迷”,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妻子李瑞梅,本科学历,是无棣县农业银行的一名职工。她爱岗敬业,曾多次作为代表参加全市农行系统知识技能大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她相夫教子,热爱学习,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她先后于2006年、2010年获得金融理财师(AFP)、国际经融理财师(CFP)资格,成为本系统的业务骨干。

他们的儿子张玄,现为北镇中学2012级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热爱读书,在他的“小书房”里,他自己的藏书已经不少于300余册,除经常购买图书外,他还经常从图书馆借阅图书,并且每年订阅至少三种报刊。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异。2012年被评选为“滨州市三好学生”,并多次在省、市、校等各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善于动脑、勤于钻研的他,已经取得了一项国家实用发明专利,成了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张永军夫妻重视言传身教,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奠定的良好基础。他们常带着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地震救灾捐款捐物,尽微薄之力,宏扬社会正能量。一家人乐于助人,待人和善,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和睦,成为公认的和谐家庭。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与书结缘、与书香相伴的过程中,张永军一家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温馨的良好家庭氛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氤氲着书香和温暖的家庭将会更加美丽和谐。

 

 

 

柔弱身躯撑起爱与希望的家

——沾化县高峰庆家庭事迹材料

 

说起沾化县利国乡来刘村的高峰庆,十里八乡无不翘起大拇指。瘫痪多年的丈夫、80多岁的奶奶、年事已高的公婆,还有7岁的儿子,高峰庆用自己坚强的性格和柔弱的身躯,为这个六口之家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温暖。

不离不弃,全家共度难关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丈夫刘胜昌变成“植物人”,公婆听到噩耗相继病倒。面对着80多岁的奶奶,年事已高的公婆,未成年的孩子,公婆不忍心让这一大家子拖累她,和亲戚轮番来说服她改嫁。当时,倔强的她只对公婆说了一句话:爹娘,我既然嫁给了胜昌,我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就要照顾他一辈子,就有义务赚钱给你们养老。她四处奔走为丈夫寻求治疗方子,每天坚持为丈夫按摩,她心里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只要不放弃,丈夫总有一天会好起来”。高峰庆的公公婆婆虽然年事已高,但为了帮助儿媳妇分担,他们也尽力地帮着媳妇照顾儿子和孙子。面对家里的变故,高峰庆7岁的儿子也变得懂事起来,每天放学回家主动写作业,还帮助妈妈做家务,为爸爸按摩,全家人的照料让丈夫重拾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和家人治疗,也许是真情感动了上天,丈夫在卧床两年后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现在已基本自理,堪称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寻找门路,实现脱贫致富

丈夫出车祸之前,高峰庆和丈夫的生意非常好,全家的日子过得非常不错,但突然的变故使这个家庭一下仿佛掉进了深渊。丈夫身体好转之后,高峰庆便开始寻找致富门路。利国乡是全县的畜牧大乡,峰庆借助这个便利条件,贷款搞起了肉牛育肥,凭着在生意场上留下的良好信誉和吃苦耐劳的秉性,她的特肉牛育肥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家里的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峰庆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帮助乡亲,她主动与村内的困难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义务向他们传授养殖技术,并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在她的帮扶下,村里先后有10个困难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积极作为,赢得广泛赞誉

2010年正值村两委换届,峰庆与家人商量着想去竞选村干部,家中老小都非常支持她,出色的高峰庆高票当选利国乡来刘村妇女主任,2012年又当上了村会计。虽然职务不高,但是工作繁杂,婆婆妈妈的事情特别多。她始终以一个人民公仆的情怀,勤勤恳恳的工作着。妇女工作、财务会计、组织工作等分内之事干得一丝不苟,年年都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来刘村虽然地方小,但留守老人特别多,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峰庆带领本村老年人组建了一支腰鼓队。没有资金,队员们自己出钱;没有师傅,发动队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请来,义务传授。如今,来刘村腰鼓队已经是村群众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带给百姓生活活力和精神乐趣。多年来,利国乡来刘村都被上级评为平安和谐村,多项工作都被上级评为优秀,峰庆也先后获得县双学双比女能手、优秀妇女干部、巾帼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人都说,一个家庭,只要有了爱和希望,便犹如沙漠中涌出滚滚甘泉……。峰庆,她是丈夫心中最美丽的妻子,儿子心中最能干的母亲,公婆心中最孝顺的儿媳,百姓心中的好干部,她让自己的家重新恢复昔日的欢声笑语,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有家就有爱,有爱才有家……

 

 

 

老王家的科学教子经

——博兴县王承法家庭事迹材料

 

 

  王承法家庭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大人们聚在一起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教育孩子为人处世,探讨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在父母严格的教育和自身的奋发努力下,孩子们均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儿子家的大女儿王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卫生部门工作,二女儿本科毕业后在金融部门工作;二闺女家的女儿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儿子在山师大读书;二儿子家的孩子(孙子)是西北大学研究生,小闺女王峥的孩子则是南昌大学研究生。

王家的大人们始终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教育孩子始终恪守“做事先做人”的家训,培养他们勤奋工作、遵纪守法、孝敬老人、与人为善、诚实做人。在这个家中的孩子们都记得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并且在生日那天为妈妈精心准备下生日礼物;天变冷时,他们也会记得提醒爸爸、妈妈多穿衣服;父母劳累生病,他们则会帮着做些家务,分担父母的劳累等等。

王家的大人们始终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通过每天的点滴积累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追求知识的资本,孩子通过每天不断的积累和巩固,使得这个资本不断地发生增值,于是孩子的学习就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最终使得孩子的学习产生质的飞跃。

    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相互学习交流得来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经常就如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如何准备高考,如何选择高考志愿,上大学后什么时候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什么时候准备考研,考研后怎样选择导师,什么时候做试验,如何选择试验课题,如何写好中文论文和国际论文,怎样提高论文的影响因子,如何选择出国留学的国家等进行交流和探讨,在彼此的交流中一些本来困惑的问题便得到了化解。通过在一起相互交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把握住最好的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孩子进行课本以外的教育,能使孩子得到锻炼,增长智慧,通过学校以外的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在节假日带孩子们到沂蒙山革命老区,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追忆逝去的岁月,使孩子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游历济南原山森林公园,徜徉在青岛五四广场上,仰望《五月的风》红色雕塑,饱览浮山湾、燕儿岛、太平角的旖旎风光,尽情领略海洋的博大胸怀……让孩子们走出家园放飞心情,开阔视野,溶入自然,和祖国美丽的山水多一点亲密接触,可以扩展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愉悦的身心,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颇多收益。

 

 

 

时光走过幸福家 农民父母演绎的家庭教育故事

——博兴县付宝国家庭事迹材料

 

2014年春晚一首沁人心脾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唱到了人们心里,但凡有责任心的儿女都能对这首歌的含义理解透彻,都能引发强烈共鸣,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教育路上的执着和坚定

成分不好的付宝国没有上学的机会,可他从15岁就发誓,人家三代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他争取一代培养出三个大学生。三个儿女全部大学毕业后,付宝国夫妻用地排车拉着三个孩子求学15年的6大麻袋所有书纸到收购站一起卖掉,有很多已经都被老鼠咬的支离破碎。可付宝国始终坚持的信念是,书纸是一种最好的榜样,老二看着老大考上大学,绝对会学着做,老三看到老二考上大学,也绝对不会心甘落后。

成长路上教会孩子智慧和感恩

付宝国小时候是在挨饿中度过的,12岁跟着奶奶到“山里”(现在山东省临沂山区)去要饭。

53年后,付宝国又带领全家驱车到临沂“寻亲”。寻找当年要饭时借住的恩人家庭,当两位同龄的老人时隔53年重握双手时都老泪纵横,“山里”的主人做梦也没想到当年在他家讨饭过活的孩子53年后能再次带领他的儿女子孙们走进他的家里去致谢,这是一种人间最美的情谊和爱心接力,他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上了最好的一堂人生感恩课!

原始朴素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勤奋好学、茁壮成长

三个孩子在无形的家庭成长教育中被注入了积极勤奋的精神力量。次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检察官,长子和长女成了优秀的人民教师。付宝国夫妻从孩子的儿童时代就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对他们的教育重视品行而不是看重分数,重视孝道诚恳做人而不是谋富为官。如今,在这个优秀大家庭的影响下,第三代也在茁壮成长,长孙女已经顺利考入山东省警察学院,长孙和次孙女也渐渐长大,他们的父母都没有过度要求他们,可是把他们培养成有责任心的人,对社会有利的人是父母们最基本的目标。现在老两口的儿媳孝顺、子孙懂事,老人知足的赞叹现在国家太平,日子美好,一家人幸福安康。

 

 

 

幸福和谐一家人

——邹平县王昆家庭事迹材料

 

王昆有一个不平凡的家庭,一家七口人,公公、婆婆、丈夫、女儿,两个伯父。一家人生活负担很重,但他们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善待邻里,敬业爱岗,尤其是有王昆的从中周旋,这个大家庭和谐、和睦,充满幸福,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姚贵云夫妇是王昆的公婆,都是本份的农民,辛辛苦苦,任劳任怨。除了干好田里的活外,把家里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按时接送孙女放学上学,提前做好可口的饭菜,保证儿子儿媳下班回来能吃上热乎的饭菜,真心实意对待儿媳,如同亲闺女,婆媳关系处理地非常融洽。二位伯父身体不太好,但在家中也不闲着,在院子里种了多种蔬菜,尤其是青蒜,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侄媳妇王昆喜欢吃。王昆夫妇都在魏桥创业集团上班,王昆是魏桥工业园第二支公司八纺细纱落纱工,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多次参加公司组织的操作运动会和操作比武,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产质量每个月都名列前矛,多次被集团公司评为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扬。丈夫姚希涛是魏桥工业园八纺细纱车间的一名平车队员,他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同事中他的维修技术是一流的,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王昆的两个伯父因为多种原因都没有结婚,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失去劳动能力,多年来一直跟王昆一家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大伯父姚贵举身体一直不好,常年用药,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王昆夫妇身上,王昆非常细心,夏天给老人买背心,冬天给老人添棉衣,为老人洗衣服,晒被子,服侍老人吃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公婆及两位伯父。去年6月份,上夜班刚刚回家的王昆象往常一样到伯父屋里看一下,发现大伯父躺在床上痛苦的说不出话来,他的病情加重了,王昆赶紧让丈夫打了120,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当夫妻俩筹完钱赶到时,伯父已被送到了重症病房还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过两天两衣的抢救,老人慢慢苏醒过来,在伯父病重期间,王昆上完夜班就去医院照顾老人,并且在医生指导下,不顾羞涩给老人换导尿管,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伯父转危为安,身体慢慢康复。王昆在照顾老人上不仅周到还很细心,有一天王昆下班后给老人买了药,在家具店门口看见一把躺椅,她就想大伯父整天躺在床上,有把躺椅他就可以出来晒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买药后手里钱所剩不多,她又担心躺椅被别人买走,于是她跟老板说明情况并一再恳求老板给她留着明天一定来买,老板被她的孝心感动,把椅子便宜卖给了她。王昆嫁到姚家近七个年头,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七年如一日一直把侍奉老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不光照顾自己的公婆,还照顾两位无儿无女的伯父,不愧是一位孝顺的儿媳妇。,四位老人也都体谅王昆的难处,尽力帮助照料孙女,料理家务,王昆的女儿在村里上小学,受父母的影响,她礼貌懂事,健康活泼,小小的年纪就非常为大人着想。王昆一家人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王昆一家的故事特别是王昆的事迹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今日邹平》、人民网、大众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相继刊登或转发了她的感人事迹,被评为邹平县第三届十大孝子,山东好人每周之星,山东十大年度人物,滨州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

 

 

言传身教树优良家风 耳濡目染扬奉献精神

——北海新区张长友家庭事迹材料

 

张长友家庭是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北瞿阝村的普通家庭。张长友夫妇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子女从小识荣辱、懂礼貌、讲公德、比奉献。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带领下,全家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其乐融融。儿女们在孝敬老人、家庭和睦方面,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榜样。一家三代人,家财万贯,从不争财夺利,儿女们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姑嫂、妯娌、兄弟相亲相敬。每当乡亲们用赞赏的目光和口吻表达羡慕时,儿女们总是感慨地说:“感谢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有了一个做人的标准,有了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尺码!”

张长友夫妇教育儿子要“致富思源,富而思献”。张长友夫妇经常对自己干公司董事长的二儿子说:“挣十万二十万是自己的,挣三五十万是乡亲的,再挣多了就是国家的,咱富了是靠国家的好政策,是靠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国家,忘了乡亲们!”在他们夫妇二人的教育影响下,他们的二儿子张荣强凭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家以原盐生产、生态化工、海水养殖、风力发电为主体,工程安装、机械修造、科技研发、海陆物流、生物技术、食品保健、小额信贷、房地产开发等多领域共同发展的综合性、科技型、现代化大型企业,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张荣强还致力于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而且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他每年都拿出10余万元救助贫困乡亲,2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多年接受他的资助,他先后出资800多万元救助农家寒门学子、建造教学楼、修桥建路、建设文化大院,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本色不变、奉献无悔的经济英才。近几年来,张荣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首届“齐鲁杰出人物”、“全省捐资助教先进个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创业十杰”、“全省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全省十佳儒商”、“改革开放30年山东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人物”、“全省轻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家”、“滨州市优秀建设者”、“滨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长友夫妇教育儿子要乐善好施,宽以待人。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做优秀的公民。能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代价。三儿子张荣涛夫妇都是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他们都是好军官。2006年过春节他们回家探亲,29日,在探亲归来的途中,发现了同拖拉机一块落水的几名群众,他俩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零下10度的低温,四次扑入冰河救起3名落水群众,又把他们及时送到附近的医院后,悄然离去。经过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多访寻找,才知道救人者是张荣涛夫妇。他们的事迹在全军受到通令嘉奖。被授予“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其事迹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等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及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大篇幅报道。200610月,张荣涛被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等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先后作出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弘扬其见义勇为的精神。

 

 

 

 

滨州市“最美家庭”提名奖事迹

 

 

超越血缘的亲情

——滨城区李翠兰家庭事迹材料

 

在秦皇台乡后杜村,提起李翠兰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八口人,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孙子,家庭和睦,幸福和谐。

一、善良宽容,家庭和睦

李翠兰的小儿媳是独生女,娘家父母年龄很大,且一个脑血栓一个腰椎间盘突出,两位老人基本不能生活自理,小儿媳在外上班,照顾不上。李翠兰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亲家的义务,在照顾孙子的空闲时间就去亲家家里,帮他们洗衣做饭,料理家务。2012年小儿媳的母亲去世了,剩一位老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李翠兰二话没说,就把亲家接到了自己家里来,衣服脏了,马上清洗;饭端到床头,到吃药的时候了,水、药全端到面前。从里到外,大事小情,无微不致,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小儿媳的父亲现在可以下床活动了。

在李翠兰的教育下,一家人关系非常融洽,一家八口人现在还在一起生活。两个儿媳多年来互敬互爱,从没红过脸,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201311月大儿媳和大孙子不幸出了车祸,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在家既要照顾2周岁的小孙子,还要照顾体弱多病的亲家,小儿媳主动请假到医院照顾大嫂。在大儿媳住院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小儿媳衣不解带,喂水喂药,端屎端尿,按摩擦身,细心照顾,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连续几周未回家。李翠兰抽空还到医院帮忙,在一家人的细心照顾下,大儿媳和大孙子都康复出院。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李翠兰虽不知道这句话,却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去做的。在她的影响下,一家人夫妻相敬如宾,兄弟姐妹团结友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家庭。

二、真心待人,团结邻里

真心待人是李翠兰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俭持家,弘扬美德
    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合理消费、勤俭节约。李翠兰时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两个孙子都还小,有时吃饭时把米粒掉到了桌子上,小家伙都要捡起来,还自言自语道:“奶奶说了,不能浪费粮食,粒粒皆辛苦”。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翠兰,一个近花甲的老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文化教育的农村老太太,用她纯善的本性和质朴的行为,塑造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小家庭,感染了周围一大片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齐心合力  共建和谐

——惠民县梁淑华家庭事迹材料

 

梁淑华是惠民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丈夫徐忠民在县教育局工作,儿子是复旦大学研一的学生,公公已经八十六岁,是一名退休干部。

1994,春节刚过,梁淑华的父亲被查出患食道癌,需住院治疗。那时父亲刚刚五十岁,梁淑华不敢告诉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妈妈,她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梁淑华在家中排行老大,弟弟还小,儿子刚满周岁,当时经济条件又差,可想而知她的压力之大。但这时,她的爱人向她伸出了援手,丈夫几乎把照顾她父亲的责任全部扛了起来,不管白天、晚上,也不管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怨无悔的倾心付出。

到了2004年,梁淑华丈夫的弟弟三十多岁又不幸被查出肿瘤,一年内住院六次,这对丈夫的打击很大,一着急犯了心脏病。但这时他们不能倒下,因为不只病人需要照顾,家里还有年迈的老父亲,弟弟还有年幼的女儿,他们也有未成年的儿子。梁淑华和丈夫进行了分工,病人由丈夫照顾,老人和孩子由梁淑华负责。那时真叫一个“难”,他们不但要照顾病人的生活,还要安抚他的情绪,还要瞒着老人,还要排解儿子的学习压力,还要关心小侄女的身心变化,还要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回家陪老人吃饭。多少次,疲惫至极,梁淑华是丈夫温暖的港湾;多少次,泪水湿透枕巾,丈夫是她坚强的支撑。那段时间,他们每一天都身心疲惫,举步维艰,但他们一直坚持,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抚慰病人的痛苦,就能减轻老人的孤独,就能排解孩子的压力,就能保护童真孩子的心灵,就能见证夫妻之间的真情。最终他们携手挺了过来。虽然没有挽回逝者的生命,但至少他们心安。

关于孩子,现在已经是夫妻两人的骄傲,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夫妻俩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在家尊老爱幼,互敬互让;在外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让孩子渐渐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对孩子既要严要求,又要交朋友。培养他的上进心,锻炼他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又要走进他的内心,多和孩子交流,关注他的身心健康。三是生活上不溺爱,给孩子养成节俭和独立的品格。四是引导他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要有远大理想,做社会有用之人。通过他们的引导、儿子的努力和家庭氛围的熏陶,儿子日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学校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在小学就荣获“滨州市好儿童”的称号,那时梁淑华夫妻也被评为“滨州市好家长”。在2009年高考中,儿子以676的高分被复旦大学提前预录,并在去年又被保送上了研究生。

  

 

平凡家庭不凡事

              ——阳信县马德昌家庭事迹材料

 

马德昌,男,现任阳信县老干局副局长,妻子王志霞,为阳信县翟王镇中心小学教师,女儿,初中生。

一、夫妻恩爱,相濡以沫

婚前一次车祸使马德昌昏迷了两天两夜,医生告知颈椎错位,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很多人劝王志霞分手,可王志霞选择不离不弃,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到20多里外的县医院照顾马德昌,抽空在病房里批改作业、备课,没有陪床位,累了就在病房的地板上凑合着写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再骑车回学校上班。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马德昌康复的很好,没留下任何后遗症。婚后,马德昌因吃中药造成身体脏器的中毒损伤,王志霞愣是在自己的身体上学会了扎针和输液,帮助丈夫调理身体,耐心开导、劝解、鼓励丈夫。丈夫现已基本康复,重又回到工作岗位。

二、孝敬父母,友睦乡邻

    百善孝为先,结婚17年来,夫妻二人对双方父母百般孝顺。平时,总是电话问候,嘘寒问暖;周末或节假日,总是抽空回家探望;每到父母生日或节假日,总是接父母来县城,并定期为父母体检。公婆逢人便夸“亲闺女也不如志霞这样的好儿媳”。他们夫妻为人热情,当邻居碰到困难时,总是热心上前,给予帮助,邻里关系和谐,从未发生口角争执,创造了和睦友好的生活环境。

    三、以德育女,教女有方

    夫妻二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与女儿做朋友式的交流、辩论与恳谈。女儿在市里上寄宿制初中,他们叮嘱女儿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最后才是要好好读书。女儿不负众望,学习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体育、文艺等奖项,在报纸书籍多次发表习作,是班级的班长和校学生会秘书长,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同时,女儿还多才多艺,学习和精通钢琴、拉丁舞、绘画、游泳、滑旱冰等。

四、爱岗敬业,奉公守法

丈夫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妻子做为一名教师,总说教师是良心买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工作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妻子所教科目成绩多次在全县评比中名列前茅,被评为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县师德标兵。

五、热心公益,与人为善

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对社会上的贫困家庭能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后,他们总是积极捐款。还经常联系关注星火义工,相应义工号召,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女儿在滨州上学期间在老师带领下多次参加蒲公英义工组织的一些慈善活动。

 

 

 

小爱有形 大爱无声

                  ——无棣县闫俊霞家庭事迹材料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暖;家就像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闫俊霞家庭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幸福之家。闫俊霞在无棣农合行人事综合部担任副经理,负责劳资、各项保险、档案等工作;爱人在卫生局任办公室主任。虽然平时他们工作劳累而繁忙,但他们爱岗敬业,共同进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扶危济困,弘扬美德,深受领导、同事和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2009年,闫俊霞从会计部调入人事综合部,人事变动、保险上缴、工资计算、档案入库等各项工作接踵而至。面对全行271位员工的全套档案,闫俊霞没有一句怨言,硬是连续两个月一个人泡在档案室加班至凌晨。深夜的档案室安静得让人发慌,她又害怕又疲惫,却没有因此打退堂鼓。由于档案工作的保密要求,外人无法陪同,可在家里等她回家的爱人却比加班的人更着急,每天不管多晚都不敢睡,等待那个召唤的电话铃声一响,随时接她下班。爱人担心她瘦弱的身体,却又坚决地支持跟他一样对工作狂热的老婆。凌晨的合行家属院,月光拉长了两个并排走动的身影,此时,所有的疲惫,都被这月色吞食,留下的只有温馨和感动。

现如今,他们的工作仍然繁忙,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可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为相互陪伴的时间缩减而折扣,反而像一瓶红酒,愈品愈加香醇。

没接触过闫俊霞的人,很难想到一个女人能在处理好自己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能对家庭照顾的细致周全,更不会想到这种周全在对待公婆的态度上体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结婚十二年,公婆的衣服、日常用品乃至水果蔬菜基本都是她买,对哥哥家小侄女更是视若己出;为了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闫俊霞夫妇撒谎说开旅行社的好朋友赠送旅游名额,让老人出去旅游散散心。老人多年来照顾孩子,从来没说过半个“累”字,培养出了一个学习好、懂礼貌、全面发展的好孩子。2010年夏天,婆婆骨折做手术,闫俊霞连续在单位、家、医院不停地往返,工作、送饭、陪床她一样都没落下。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不同,但家庭中却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文明家风。

闫俊霞的网名叫“暖风”,朋友们私下里聊起来,说这其实就是他们夫妻两人的真实写照:像一股暖风,让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人不再惧怕冬日的严寒,驱走身体的冰冷,温暖着人们的心。

办公室的一名小姑娘刚参加工作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闫俊霞夫妇对她就像对自己的孩子,想方设法帮助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经济上扶助、精神上安抚,使很多同事误以为他们是亲戚。但其实在小姑娘的心里,他们早已成为她的亲人。

2007年,闫俊霞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山区贫困儿童的生活纪录片,她和老公马上联系民政局确定了一个湖南山区的九岁女孩作为资助对象。七年来,闫俊霞夫妇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20139月,他们收到了来湖南当地民政局的感谢信,信上说,他们资助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扶危济困,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世态度,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或许,他们并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为亮丽的一颗,或许,他们并不是万花丛中最为绚烂的一朵,但他们却用自己善良包容的心和朴实的行动,感化了周围的人,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天地。

 

 

 

温暖和谐小家 绽放文明之花

——无棣县刘泽莹家庭事迹材料

 

   刘泽莹是无棣县国税局的一名干部,现任纳税服务科副科长,多年来,她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不辱使命,辛勤劳作为国聚财,周到细致服务税户,助人为乐奉献社会,被誉为“雷锋式的好税官,老百姓的贴心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当选为滨州市“第四届道德标兵”,连续三届被评为“纳税服务标兵”。说起这些荣誉,刘泽莹会欣慰地告诉你,这与她有一个温暖她、爱护她、支持她的温暖的家是分不开的。

互爱互助成就事业

1997年毕业时,刘泽莹很荣幸考入了国税系统,成了无棣县国税局的一名职工。在她的鼓励下,丈夫自学并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后来,经过统一招考,丈夫成为了县地税局的一名公务员。一个在县城,一个常年驻扎农村,夫妻俩聚少离多成了家常便饭。然而,结婚15年来,丈夫一直和她相敬如宾,感情也愈加浓厚。妻子每天工作忙忙碌碌,累得腰酸背疼,有时也想偷个懒歇一歇,这时丈夫发来的一条问候短信,给她疲惫的脸上增添了笑容。她就满怀幸福地挺直腰杆继续热心为纳税人办好每一笔业务。每当情人节和结婚纪念日,她都会收到快递员送来的鲜花,原来是丈夫韩振强寄来的,同事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齐声为她鼓掌和欢呼,刘泽莹红着脸看着大家,脸上却荡漾着无限的甜蜜和幸福。

有一年冬天,刚下了雪,一位老大爷来缴税,一上台阶险些滑倒,刘泽莹赶紧将他扶进来,为他办理了业务。听说老人还要去地税办业务时,因自己业务忙得暂时脱不开身,就赶紧给在家休班的丈夫打电话,让他帮忙。丈夫二话没说,开车将老人拉到地税局,办完业务后,又将老人送回了家。

由于刘泽莹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被县局、市局评为文明税务工作者,连续三届被评为“纳税服务标兵” 。

同献爱心奉献社会

刘泽莹是个热心肠,无论谁遇到难处,她都会伸手帮一把,渐渐地,热心帮助别人成了她的做人做事的习惯。

热心助人、无私奉献,刘泽莹的爱心也感染着周围人。2010,孤儿李荣荣以优异成绩考入滨州医学院,却为学费发了愁,刘泽莹马上和丈夫商量,毅然从准备给孩子买钢琴的钱里取出8000,资助李荣荣上大学。刘泽莹想,像李荣荣这样的困难孩子还有很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能不能把大伙发动起来,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于是就向县局建议,成立了国税慈善义工服务队,发动干部职工捐钱救助了五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救助2000元钱,直到大学毕业。

 从失业青年到不锈钢厂老板,无棣青年孟令强的经历堪称“励志”。孟令强说,他从原企业财务岗位离岗后,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他想到刘泽莹热心助人,就想去碰碰运气。没想到,刘泽莹正巧得知一家不锈钢公司正在招聘会计,便与企业联系,介绍孟令强前去应聘。“我本来就有会计证,是老财务,一上岗就干得得心应手。”后来,逐渐熟悉不锈钢行业的孟令强还自己成立了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她的影响下,女儿也有一颗爱心。每当看到街上为救助灾区或困难家庭的义捐活动时,她总是把攒下的零花钱投入捐款箱;跟妈妈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给爷爷奶奶唱歌跳舞,为老人们带去欢乐。

刘泽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社会,事迹突出,2013年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每周之星”,入选“中国好人榜”,当选滨州市第四届“道德标兵”。她的家庭也被滨州市妇联授予“滨州市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用刘泽莹的话说,“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

——沾化县韩洪彬家庭事迹材料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下河乡提起这么一家,妻贤子孝,兄弟妯娌和睦相处,十里八乡提起这一家无不交口称赞,这就是下河乡南韩村村委会副主任韩洪彬的13口“幸福之家”。

说起13口,人们应该很纳闷,怎么会有这么一大家子人呢?韩洪彬上有年迈的父母,三兄弟虽然都已成家立业,但一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三个妯娌从未红过脸,5个孩子从没打过架,大家分工明确,家里的女人负责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的男人则干工程挣钱养家,一大家子人一块干活、一个锅里吃饭,一人有喜全家乐,一人有难全家帮,就这么幸福地过了10多年。

人说,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有喜就有忧,2012年韩洪彬三弟媳得了白血病,全家人举全家之力为其治病,没一人有怨言,虽没能挽留住性命,但三弟媳走得很安详。弟媳走后留下了2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仅三岁,为了方便照顾孩子,韩洪彬妻子主动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中,视如己出,精心照料,并到处托人给三弟又成了家。韩洪彬一家的故事赢得了村里人的称赞,2011年,韩洪彬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韩洪彬一家揽下的工程活也越来越多,人们都说,“把活交给这样的兄弟干放心”!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因为他们总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是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

 

 

 

成功家教,成就最美家庭

——邹平县张鹏家庭事迹材料

 

199342,随着一对双胞胎儿子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无限欢乐,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从此开始了一家人艰辛但幸福的生活。

那时张鹏的工资低,物价上涨的压力非常大,要给孩子买奶粉,孩子又三天两头生病,需要打针吃药,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实在是入不敷出,他只好东挪西借、节衣缩食,买最便宜的菜,几年都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妻子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他们竭尽全力,尽最大可能的让孩子吃好穿暖,从牙缝里挤出钱来给孩子买开发智力的的玩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孩子的童年物质生活是贫瘠的,但有父母的精心呵护,还是非常幸福的。

2003年夏天,在企业上班的妻子不幸下岗了,这个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拮据了。为了糊口,妻子到处打工,刚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要先给他们熬好稀饭,然后再做作业。周末总是趁父母不在家,把家里的卫生清扫一遍,虽然不够干净,但能够看出儿子的孝心。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一家四口都会看望远在老家的张鹏的父母,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孝顺的种子。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报答父母,小哥俩学习格外卖力,不论小学还是初中,常常在班里考第一。学生生活上遇到困惑,总是喜欢和父亲交流,让爸爸给他们答疑解惑。2008年中考,他们以邹平县实验中学第一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邹平一中。在高中,又因为成绩优异被选入了实验班,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物理、英语竞赛中,多次获奖。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省二等奖,还两次被评为了市优秀中学生,并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父母在为他们默默的付出,他们在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着父母,优异的成绩减轻家庭的负担,幸福在这一家四口的心灵之间悄悄的传递。2011年高考他们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

升入大学,家庭的负担又重了,为了挣钱,妻子每天要到离家二十几里的工厂里上班,周末也不休息,孩子们也在大学里刻苦学习。大儿子张泽华是校学生会干部,两次参加了美国建模大赛分获二等奖、一等奖。小儿子张润华是团支部书记,去年暑假代表浙江大学参加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上学年还获得了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他们已经大三了,都在积极准备明年的考研。

生活的拮据没有打垮这坚强的一家,反而使他们一家更加团结、更加和睦。

 

 

 

和睦“小家”  奉献社会

          ——开发区侯立红家庭事迹材料

 

侯立红,女,45岁,滨州经济开发区杜店街道办事处南街村居委会委员。二十几年来,侯立红一家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热心助人、和睦邻里,营建了爱意融融的最美家庭,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扬,展示了农村妇女重品行、爱家庭、讲奉献的巾帼风采。

一、互敬关爱,家庭和睦

侯立红生活在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家庭,生活负担不谓不重,但她爱家顾家,无私奉献,一家人和谐融洽,生活过的有声有色。侯立红丈夫的弟弟患有精神残疾,发病时语无伦次,意识不清,甚至伴有攻击性行为。侯立红和丈夫一边为弟弟求医问药,精心治疗,一边倒班陪护,悉心照料,多年来患病的弟弟从未发生过意外,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逐渐过上了常人生活。2013年,侯立红的公公突然得了脑血栓,在医院治疗后回家康复。由于行动不便,经常拉裤尿裤,侯立红及时为公公换洗,从无怨言,并积极帮助公公做恢复训练,现在公公已经生活自理,逢人就说:立红真是俺的好儿媳,亲闺女啊!侯立红的婆婆患心脏病多年,每到冬天就频繁发病,在杜店南街村拆迁时,侯立红和丈夫商量,先给婆婆买了一套安置房,冬天让婆婆住进了暖气房,婆婆的发病明显减少了,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侯立红还注重家庭教育,在她的教育下,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身上从未沾染上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在单位多次立功,受到嘉奖。

二、家庭致富,回报社会

1990年,侯立红在公婆和丈夫的支持下,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1991年,她抓住村里沿街开发的好机遇,回村开了酒店。由于她诚信经营,服务周到,酒店规模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尽管如此,侯立红一家始终保持着文明经商,造福社会的经营理念,公公婆婆和丈夫也时常凑在一起,为服务乡亲,回报社会出谋划策。因为积极纳税,侯立红曾被税务部门特邀为税务工作监督员;汶川地震时,侯立红一家几次积极捐款几万元,红十字会专门寄来了感谢信和爱心证书。2011年,侯立红当选为居委会委员,有了新平台,她为群众服务的热情更高涨了。在旧村改造搬迁中,她率先签订了协议,并发动公公婆婆和丈夫起早贪黑地下户做工作,讲政策、谈长远、算得失,帮助群众早日搬上了新居,过上了幸福宜居的新生活。 

三、团结邻里,共建和谐

侯立红一家生活富裕了,但从未忘记邻里乡亲。村里有位邻居2003年因车祸导致一级肢体残疾,近乎植物人,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十余年来,侯立红一家轮流上阵,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他;村里的老党员张秀荣,已有70岁高龄,儿子因病患脑溢血造成家庭贫困,侯立红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的给他家送去粮油和救助金,让他感受到了街坊邻居的关爱,体会到了温暖,奏响了社会和谐的美妙音符。

 

 

和谐进取 弘扬公德

——高新区孙伟林家庭事迹材料

 

在滨州高新区提起这么一家,那是人人称赞的幸福之家,现今孙伟林同志和张玉霞同志同为高新区教育系统的一员职工,他们爱岗敬业,共同进步,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崇尚科学,弘扬美德,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一、志同道合,共育桃李

2000年,孙伟林与张玉霞两位同志结为了夫妇,结婚14年来,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并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他们在事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张玉霞同志是滨州高新区第一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从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她热爱本职工作,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还是在思想境界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参加工作16年来,多次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文娱活动,以优美的歌声,娴熟的教学技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多次执教市区市级音乐观摩课,逐步成长为一名小学音乐骨干教师。

孙伟林同志现担任滨州高新区福生小学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德育管理。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上善若水”为座右铭,带领他的团队,努力拼搏,修言行之美,立志趣之学,先后获得高新区优秀教师、高新区优秀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坚持着“干一行,爱一行,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充实自己,为家庭,为学校也为千千万万个家庭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书香门第,和谐温馨

他们夫妻和父母、孩子组成了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儿子孙柏今年12岁,就读于高新区第一小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他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他都在全级学生中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学习明星。他聪明活泼,热爱音乐,师从于李伟老师学习古筝,深得老师喜爱。2012年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校园歌手大奖赛小学甲组铜奖。

平时工作不能守在父母身边,为了能经常看到双方老人,也为了让老人晚年生活过得充实,双休日或放假时间,他们就会带着孩子跟父母团聚,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讲述身边发生事情。有时这个家庭也可能意见不一,但他们总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俭节约,弘扬美德

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孙柏有时吃饭时把米粒掉到了桌子上,小家伙都要捡起来,还自言自语道:“不能浪费粮食,粒粒皆辛苦”。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或办公室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滴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践行公道,廉洁奉公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通过学生向更多学生和家长传递着正能量。

“家和万事兴”,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更多的家庭像孙伟林、张玉霞的家庭一样传递着更多的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

 

 

平凡中的感动

——市国税局孙海林家庭事迹材料

 

孙海林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散发着温馨爱心、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32年里,孙海林先后荣获学习王进喜先进个人、全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滨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感动滨州2013年度十大人物等50多项殊荣。

他三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勇于创新秉公执法、廉洁自律;他弘扬正气,乐于奉献。在他的背后,全力支持他的是一个孝敬公婆、相夫教子、理解丈夫的妻子和一个善解人意、全力支持父亲工作的宝贝女儿。

妻子是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一次因参加出诊任务,不幸摔断了两根肋骨而疼痛难忍。当时,孩子还在国外求学,而父亲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面对此情,孙海林一方面要照顾好妻子,为不影响女儿学业还要瞒着孩子,另一方面还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妻子看出了他焦急的心情,特意叮嘱海林:一不要因我耽误上班,二不要把我受伤的事告诉孩子和父亲,免得影响孩子学习和让老人担心,三是每天早晨给我做好一顿饭就行。为了照料妻子,海林决定休假,但妻子却以“你在家也挡不了我的疼,再说我也不愿为了我,打破你工作三十年无休假的纪录”。无奈之下,海林每天晚上用高压锅做好鸡汤或骨头汤。早上,他就早早起来熬好小米饭,炒上妻子最爱吃的菜,然后端到她的床前。下班回到家,他就洗衣、扫地、整理家务。晚上8点半以后,他就再通过视频和孩子聊会儿天,目的是不让孩子发现与以往的不同。到了星期天,海林就再买上吃的、喝的去看望老人。

几十年来,除公务缠身之外,夫妻二人和孩子都把星期天或节假日献给了远在30里之外的二老。孙海林有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就是“只要天上不下刀,周末一定回家看二老”。父母生病的日子,妻子更是对老人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女儿参加工作后,夫妻二人送给孩子的,是一份共同商定且用盒子密封好的心语叮咛:“待遇要最少的,工作要做最好的,吃亏是福”。2013年,当孙海林同志被授予全市道德模范,并获得一万元政府奖励后,全家人共同决定将其捐献,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孙海林从事税收工作32年,他之所以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税收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社会,其主要原因,是组织的培养、个人的自律和家人的支持。用孙海林的话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没有他们,我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做不成”。

 

Copyright © 2008-2015 www.bzwomen.org.cn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鲁ICP备0810679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60002000059号